
支援服務
駐校社工
- 透過家長講座、工作坊及面談等家長教育活動,促進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關係和溝通,加強親子溝通和提升管教子女的技巧。
- 推行教師培訓,加強教師對輔導工作及技巧的認識,促進各方合作支援有需要的幼兒,以協助幼兒解決問題。
2023-2024年度 駐校社工 舉辦活動
日 期 | 活 動 名 稱 |
2023年09月 | 家長百寶箱小組 (共四節) |
2023年10月 | 家長講座 |
| |
2022-2023年度 駐校社工 舉辦活動
日 期 | 活 動 名 稱 |
2022年12月 | 「童樂賀聖誕」親子小組 (共四節) |
2023年03月 | 「親親我情緒」幼兒小組 (K1) (共四節) |
2023年03月 | 「2023年海洋公園」親子遊 |
2023年 04月-05月 | 《療癒「腦」情緒》家長小組 (共四節) |
2023年05月 | 《共譜親子樂章-社交及情緒篇》 家長講座 |
2023年05月 | 「社交小先鋒」幼兒小組 (K3) (共四節) |
2023年06月 | 《管教Do&Don't》家長網上小組 (共四節) |
兼收服務
- 學校設兼收服務,由兩位特殊幼兒工作員負責十二名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幼兒,給予個別輔導、生活訓練和團體學習,讓他們可與其他幼兒一起快樂成長,以達融合教育的成效。(此項服務由社會福利署中央轉介入讀)
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
- 學校參與了社會福利署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」,由保良局(傲翔計劃)為本校提供跨專業團隊的到校服務,包括心理學家、職業/言語/物理治療師及特殊幼兒工作員等,為有特殊學習需要或學習能力稍遜之幼兒提供評估、訓練及諮詢,為幼兒及家長提供支援服務。
非華語兒童的支援
- 學校尊重不同的文化,致力鼓勵及支援非華語幼兒融入校園,包括幫助非華語幼兒與本地幼兒建立良好的社交,以及學習中文。
- 學校會主動邀請非華語家長和幼兒參與學校活動,彼此進行更多交流,促進非華語家長和幼兒對學校的歸屬感。
教師方面
- 學校會成立非華語聚焦小組,定期進行會議,按照非華語幼兒的能力及需要,編定適切的課程,並作出跟進。
- 學校會派教師出席教育局舉辦有關非華語幼兒的課程,又會邀請學前教育專業導師合辦培訓及工作坊,增加教師在教顧非華語學童的技巧,了解他們的文化背景及需要。
家長方面
- 學校著重「親職教育」,會為本地和非華語家長安排不同的講座或工作坊,讓家長們學習親職教育的知識和技巧。
- 學校會安排「家長小組」,透過不同的工作坊及茶聚等,增加教師、本地及非華語家長的溝通。
- 學校鼓勵非華語家長成為「家長義工」,加深對學校的認識及對子女在學校生活的了解。
- 學校會舉辦中國傳統節日活動,邀請非華語家長和幼兒參與,彼此交流不同的民間習俗,促進互相認識。
幼兒方面
- 透過環境佈置,利用動作圖咭與非華語幼兒作簡單溝通,老師配合口部的發音及動作,讓非華語幼兒在聆聽方面逐步明白簡單的粵語指示,加強非華語幼兒學習中文的動機。
- 為幼兒購買點讀筆,並製作電子學習材料,讓幼兒在家也可透過點讀筆/內聯網重溫生字的發音和筆順。
- 透過兒歌及繪本故事,進行不同的延伸活動,如:口頭創作兒歌、角色扮演、從繪本故事中找出簡單的中文字,增加非華語幼兒「多聽」、「多說」的機會。
- 教師安排本地幼兒與非華語幼兒坐鄰近的位置,讓他們在學習及日程上互相幫忙,增加他們互動及溝通的機會,從而促進非華語幼兒的社交發展。